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鈴木教學法

鈴木 Shinichi Suzuki (1898- )音樂教學法
◎哲理根據
1.藝術並不是在遙不可及的地方,藝術作品乃是整個人格、全部感覺以及所有能力的表現。
2.藝術是為了人類。所有喜愛藝術與指導藝術的人們,應該自覺自己的使命是在拯救明日的人類,而教育的重要性,是在培育人類真正優美的心靈與感覺。
3.我們學習音樂的目的,不一定要成為音樂家,只要因演奏小提琴而能培養人格就夠了,只要能領受巴赫或莫札特高貴的心靈就夠了。
4.正如學習語言那樣,任何種族的孩子,都能培養出他的才能。
5.任何小孩在任何方面都可以栽培。
6.只要會講母語的兒童,就是可以接受教育的兒童,只憑教育方法,別的能力也可以培植出來。
7.由於環境,就能培育出能力。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吳宜芳 老師

從小5歲開始學琴,在習琴的過程中,
由於父母對音樂的興趣因此為我們營造了優良的音樂環境,
也培養了我們對聲音的敏銳及音樂的樂趣。在高中時曾擔任學校合唱團伴奏及合唱團團員,
在校期間也有多次演出。高中畢業順利考上大學音樂系後,
由於以前就非常喜歡長笛的音色因此選擇長笛為主修,鋼琴為副修。
在大學期間曾隨學校於台北、中壢...等多次演出。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大有分校主任】陳書凡 老師

1978/8/15 
小學古典鋼琴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很幸運地自從畢業後就沒做過別的工作,
一路就教音樂到現在也有8年了,
覺得自己是很幸運的人可以把興趣與工作結合.
我一直都很珍惜這個工作,

也很用心的教每一個學生,
也隨著時代的進步老師的教學也要做一些轉變"因材施教"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標,
所以一直到現在也不斷地進修,
希望給孩子最正確的教學!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提琴科初學者所需的觀念

1.「小提琴演奏能力的好壞取決於第一個老師」。
大部分音樂班或音樂系的老師在接到新生的時候,最常碰到的問題是「學生的基礎不好」。每每要花至少三個月到一年不等的時間重新調整基礎;而學生們每換一次老師,姿勢就要重新改一次,這對師生兩造而言,都是非常挫折的一件事。最糟的是花了很多時間調整,還不一定就可以把毛病根治。問題多半是出在一開始學琴的時候。如果剛開始學的時候基礎沒打好,姿勢沒有確實地要求、養成了一些不好的演奏習慣,那麼這些壞毛病就會根深蒂固融入學生的演奏方式(僵硬的姿勢和緊繃的動作是最常見的「疾病」)。這些長時間累積的習慣性動作,就像慢性病一樣難以根治。以我們的所聞所見,有許多學生和演奏家就是因此無法更上層樓,許多有天分的人也因此無法成為優秀的演奏家。所以,不管我們學琴的動機為何,都不應該輕視提琴啟蒙教育的重要性。

學琴會碰到的相關的問題

學琴的問題:

1. 要家長陪著練琴嗎 ?
在這個工商社會,家長、小孩都很忙,大家作息不定,常常碰不到面,家長能陪小孩練琴的應該不多,多半是媽媽是家庭主婦才有辦法,這樣的小孩是幸福的,但需不需要陪練,其實應該視小孩子的狀況而定,較小的小孩(大約小二以下吧),是比較需要陪練的,能自己專心練當然最好,但如果小孩自制力不好,
那不管多大都要陪練,家長陪練時最好陪著就好,當遇到困難的時候鼓勵一下,表現好時給點讚美,千萬不要一急就大罵:「你怎麼那笨,練半天練不好!」或是「你看,哥哥都練好了,你還不會!」等這種話,會讓孩童更挫敗,甚至不想學,反而得到反效果。 有時不妨全家聚在一起聽聽小孩的演奏,跟著拍手、一起唱,甚至偶爾可以在電話裡演奏給爺爺奶奶聽,這些都是一些很棒的互動喔,尤其別忘了,生日時讓小朋友來演奏一下生日快樂歌,或是每半年準備一片卡帶幫他們錄音(製作個人演奏專輯)吧!這樣也可以前後對照琴藝到底增進多少。 


陳書凡老師 教學心得 2008.11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因為一件事而改變自己的人生,而我就要從音樂開始說起了!
      學琴是因為我的小學老師常在下課後彈風琴給我們聽,有一次我便學老師彈起風琴,被老師看到所以老師便告訴媽媽我有一點天份可以去學鋼琴.他們也並不是一位很懂音樂的父母但還是讓我去學了.一開始我的進度很快,當然我也是小孩會有玩心及偷懶不練習的時候.當我碰到困難及不想練習時父母就跟現在很多父母會說的話一樣,總是威脅說"不好好學就不要浪費錢了!"其實有幾次會因為賭氣而不想學.常常與父母這樣的交戰!但是想到當時小學老師的鼓勵讓我立志就是以後要當一個"鋼琴老師"於是又乖乖的回去練琴了!現在很幸運我如願當上了老師回想過去常想如果老師與父母有一些方法來幫助我.我想我會學得快樂也學得很好.